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 > 地质

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24-02-24 10:40:40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集锦八篇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集锦八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质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内容:

这学期我们土木专业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庐山地质实习,第一天上午我们到达了那里并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点我们出发到秀峰观察其地质概况。第二天上午到海汇镇水库观察其地质概况和沉积物,并学习罗盘的使用,下午便去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然后去了采石场。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进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课堂里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我们还能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三、实习路线:

秀峰龙潭-秀峰卧龙桥-海汇镇水库-三叠泉-狮子洞-隘口马头山庄

四、庐山及其概况:

庐山,雄峙于长江南岸,兀立于鄱阳湖西北。庐山、长江、鄱阳湖三位一体的奇妙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庐山称为“地垒式断块山”。它在10亿年前就开始了它的发展史,它记录了地球的地壳演变史,它承载过地球曾发生的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巨变。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 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在整个的庐山地区,存在着两大主要的断层:泉断层(鄱阳湖一带)下降,形成盆地,即为鄱阳湖;莲花洞断层(九江一带)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鄱阳湖即为断陷盆地。

(一)秀峰龙潭

20xx年4月2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整个实习的第一站——秀峰龙潭。

老师告诉我们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下盘:庐山上升。五老峰断层崖。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青玉峡,它是典型v型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山上升,水下切,即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

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水流的侵蚀、搬运、 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们还看到了张节理,由张力引起,裂面宽,不长,不光滑,不宽。

(二)秀峰卧龙桥

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火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km。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

此处的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 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

( 三 ) 海汇镇水库

4月21号,也就是实习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海汇镇水库,从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颗粒逐渐变细,这个特点称为分选性。它是由于搬运途中,琐碎颗粒在运动中相碰撞,摩擦,带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浑圆,而且颗粒逐渐变细。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此地区区域为接纳变质,在动力压力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冲击的石子为硅卡石。它是由于地壳的阶梯上升,河床育出地面以上,地下基座上有基岩,与此同时水流下落加强,在水流的冲击,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下,并在是水的不断侵蚀下,地面阶梯老化堆积而导致堆积物的形成。

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在水的冲击下,下游的石头粒径都比较小,有的地方甚至成细砂状分布。

继续向前,入口处的一块大岩石,能看到变质岩(花岗片麻岩的一种)、片麻 ……此处隐藏17794个字……初步掌握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的因素;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黑云母花岗岩)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的穿插关系,了解岩浆侵入作用的机制;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以及接触带附近岩体结晶颗粒的变化,地层受热接触变质作用产生的角岩化、斑点化现象;初步掌握断层的识别描述方法,学习断层素描图的绘制。共3页,当前第2页123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 class="">

(2) xx峰山电视台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石英脉、煌斑岩脉的穿插关系;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及花岗岩的粒度变化,分析峰顶处的变质岩(残余顶盖)的形成机制;观察认识花岗岩中的“x”次生节理,学会节理的产状测量与记录。

(3)赣县江口木材厂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燕山晚期玄武岩的岩性特征及产出状态,初步掌握岩浆喷出作用及喷出岩的野外鉴定特征。学习断层特征的判别与产状测量。

(4) xx市蛤湖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观察认识笔架山岩体(花岗斑岩)的岩性特征及中细粒花岗岩脉的穿插关系;通过参观莹石矿,了解气水-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初步掌握莹石矿的鉴定特征及形成条件。

3. 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

第二部分 实习路线中主要地质特征:按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的顺序进行概括性地总结;

第三部分 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部分 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

5.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学会用手持gps定点。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3)初步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学会绘制地质信手剖面图,学会绘制地质现象示意图、素描图。

(5)基本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编写地质路线小结。

(6)初步学习标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知识。

(7)学习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篇8

第一章 绪言

一、实习目的

(1)主要内容

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也是资源勘探的基础工作。它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通过地质实习主要锻炼我们的以下能力:

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培养我们描述、记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的能力; 使我们掌握地质填图的规范、程序和基本方法、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以及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熟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如用罗盘、识地形图等;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质事业的工作热情。

(2)实习时间:20xx年08月27日至20xx年09月12日。

(3)指导老师:王恩营 李猛

(4)分组情况

参加此次实习的有地质工程20xx级及单招班。实习以组为单位,每组有6个人,我所在的组为地质一班的第二组,组员为:,,,,,,,,,我主要担任地质观察和记录的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结组员,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习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

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图1-1)。

图1-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

实习区属宜南低山丘陵区,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兰家门北侧山头,海拔555.2m,最低点为李沟河北端,相对高差为321.5m,一般海拔高380~450m;剥蚀夷平面约为海拔400m.

据宜阳县黄委会水文站(宜阳县城西)观测资料,该处洛河最高洪水位标高

202.75米,最低水位标高198.75m,最大流量785m3/s,最小流量10.7m3/s。南侧为

伊河,有支系源于高山矿区,支系上游有建设水库及洞子沟水库。据龙门水文站资

料,伊河最高洪水位标高154.35m,最低水位标高148.82m,最大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0.60m3/s。

三、前人工作

1954年中南煤田地质局勘探了宜洛煤矿,1956年建矿。此后,六十年代以来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进行了地质填图及各方面的专题研究工作。1987年西安地质学院地勘系在本区建立了实习站,被该院师生誉为西北地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由于在宜阳县锦屏山一带一个范围不大的地区内,集中了华北地台广大区域内的元古代——中新生代的地层,又荟萃了比较齐全、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和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的地质现象。不少地质工作者在宜洛煤田做过地质工作:

《河南省宜洛煤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尚玉忠庞继群陶目强(河南省地质研究所)指出,河南省东秦岭北部山麓,存在区域性的逆冲断层带,宜洛煤田正处于该山麓你冲断层带内,且整个煤田位于外来逆冲岩席上,这里基岩出露较好,一些推覆现象颇为典型,是研究东秦岭山脉北部前峰带构造理想的地方;

《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刘彬堂(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通过对宜洛煤田主要含煤岩系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沉积特征分析指出了该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机理对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含煤岩系是成煤古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岩系分析弄清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找出煤层分布规律对指导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河南宜阳石千峰植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张海清刘印环林德超(《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04期)河南省晚二叠系时期石千峰组(相当于孙家沟组)很少具有时代意义化石的报导。近年来,笔者在编写《河南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宜阳县南天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集锦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