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实习报告模板合集7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煤矿实习报告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煤矿实习报告 篇1一、实习目的
1. 了解和掌握有关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要求。了解茶塘煤矿的整体情况,了解采区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方法。
2. 深入连队生产一线,学习工程布置及支护形式,采煤方法,生产系统,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机电设备及工具的配置,安全技术措施等工艺。加强采区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方法,提高生产组织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
3. 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结合实习矿井具体生产情况,分析研究实习矿井开采设计与生产技术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培养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及连队
20xx年7月茶塘煤矿采煤一队(2362工作面)
队长:王成子
三、实习内容
第一章 工程布置及支护说明
一、工程布置:
2362工作面根据已掘巷道揭煤情况和上部煤层赋存情况,工程设计如下:
1、在现-10探煤上山经纬仪点J12标高为+24.1m的点右帮按α1=126°坡度 i1=26°L平=33m。沿煤层倾向掘山上至可采边界。
2、在从边界分别沿煤层掘此分引巷至可采边界线。
3、煤层较厚段可形成双出口工作面。工作面布好后即开始进行回采。
二、巷道支护形式及质量要求:
一、巷道支护形式:
1、上山支护形式:
采用9#工字钢为梯形金属支架,单体配π梁抬中栌支护,为增加中栌稳定性,兀梁与金属支架接触处用长150mm×100mm×50mm木垫垫好。中栌将行人与溜煤分开并与用竹板挡好:溜煤槽下部宽度为1000mm,行人上出下部宽度为1700mm.(见附图)
2、引巷支护形式:
①支护形式:采用9#式字钢为梯形金属支架,单体配π梁抬中栌支护,为增加中栌稳定性,兀梁与金属支架接触处用长150mm×100mm×50mm木垫垫好。
② 规格:工字钢梯形棚金属支架段设计规格:上宽20xxmm ,净高1900mm,下宽2700mm,巷道毛断面5.7㎡, 净断面4.6㎡,腰宽:2300 mm。棚距:800mm。杂木棍、竹帘背棚、帮(棚上杂木棍不少于五组,两帮各不少于四组),撑筒不少于5个(中线上1个,两肩各1个及两腰线上各1个)。
③ 质量要求:
A、巷道净宽、棚距偏差不超过±50mm,净高不超过±100mm,柱窝不少于设计30mm。
B、支架棚梁接口严实,平巷支架前倾后仰不超过±40mm,上山支架严禁后仰。
C 、棚帮背严背实,撑筒打紧打牢,如有空棚、空帮现象,必须用老木毛柴充填接好顶帮。
二、切眼巷道支护形式:
采用单体、兀梁抬棚支护、每抬一付棚必须是双梁,其中第一根是主梁、第二根是副梁,执行“二梁五柱。”
三、采面支护设计
1、采面的支护材料选择
由于该工作面直接顶为细砂岩,顶板易破碎,工作面背帮、背顶所用的材料都用竹子,再用单体液压支柱和π梁支护。根据现场实际经验和煤层的厚度,该工作采用型号DZ—22单体与长为2m的π梁联合支护。
第二章 采煤方法
一、采煤方法:
1、本煤层采用水平分层采煤法。
2、 回采顺序:当引巷到头后,即由切眼开始采用短壁后退式进行回采。
3、上分层回采搞好铺底注水工作,下分层按每2.0m一分层分别沿上分层假顶布置。
二、采场管理
采面施工工艺:
1、工作面引巷到边界后,切眼处10m范围内用单体、兀梁抬边栌加固支护,然后采用两对四梁作切眼端头支护(此梁为3m兀梁),此梁并随回采推进前移,其具体方法, 挑栌时采用2根3米长兀梁拼拢两梁前后错开0.8米,每根梁下打三个单体液压支柱,交替迈步前移。切眼也采用单体、兀梁抬棚支护、每抬一付棚必须是双梁,其中第一根是主梁、第二根是副梁,实行“二梁五柱。”每一副棚距为0.7m(第一付主梁与第二付主梁间距离)。切眼到头后采用后退式开采,每次进帮深度为0.8m,采面长度推进为2m,工作面放完炮后,移主梁进行前探支护,三根主梁上横一根边木背好棚,然后扒煤,扒完煤后在主梁靠采空区这端挂好挡矸帘,然后再往煤壁移副梁同时进行放顶,再进行下个循环套杠子开采。
2、工作面落煤方法:煤层硬时采用炮采落煤、煤层松软时采用手镐落煤。
3、关帮、清扫浮煤。
采空区处理方法:
1、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本工作面采用“见四回一”的顶板管理方法,排距为800mm、柱距为800mm,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2400mm,最小控顶距为1600mm,放顶步距为800mmm 。
3、放顶前先加固好安全出口及工作面支护,清理浮煤浮矸,然后铺好横竖竹板,接口搭接不少于0.2m,向采空区内洒透水。
4、放顶顺序再由里向外移主梁放顶,回柱必须采用回柱绞车。
5、放顶时遇顶板坚硬时,移梁后顶板没有垮落的,必须在切顶线上抬担杠楼密集支柱切顶,采用打眼爆破方法进行强制放顶。
6、放顶后,必须向老塘区内洒透洒足水,确保再生顶板形成良好。
三、落煤方法
1、落煤方法:采用电煤钻打眼爆破落煤、辅于手镐修整。
第三章 生产系统
一、通风与安全监控 系统
1、进风线路:主斜井→21轨道下山→-10m东底板大巷→-10m探煤上山→工作面
2、回风路线:工作面回风→工作面回风巷→+40回风巷→+50回风巷→东风井→地面
3、风量确定:
4、安全监控系统:
5、监控设备安装要求:
6、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及断电范围,复电浓度
7、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一次,甲烷传感器每七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一次。每七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8、传感器经过调校检测,误差仍超过规定值时,必须立即更换;安全测控仪器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在更换和故障处理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填写故障记录。
二、防尘
①设置洒水装置,装煤前洒水。
②搞好个体防护,坚持佩戴防尘口罩。
③防尘水线路:地面水池→主斜井→+50m车场→+50m东大巷→21轨道下山→- ……此处隐藏12296个字……机推向煤壁。
当需要支架上升支护顶板时,高压乳化液进入立柱的活塞腔,另一腔回液,推动活塞上升,使与活塞杆相连接的顶梁紧紧接触顶板。
当需要降柱时,高压液进入立柱的活塞杆腔,另一腔回液,迫使活塞杆下降,于是顶梁脱离顶板。
3. 皮带运输
包括:卸载部,驱动部,储带箱,张紧部,绞车、机尾部。
保护设施有:满仓保护,拉线保护,跑偏保护,温度保护烟雾保护,速度保护,等。
4.风门
分类:按用途分为永久性风门、临时性风门以及带调风窗用来调节风量的调节风门。
作用:风门是用以在需要通车和行人的巷道隔断风流或调节风量的设施。其煤矿风门常常成对出现,一个风门开则另一个必须关的原则。
5.隔爆水槽:矿用隔爆水袋是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引起煤尘爆炸时来稀释部分煤尘的。以减轻煤尘爆炸对矿井的危害。
6.斜巷提升绞车
为了防止跑车,确保安全,必须装设“一坡三挡”装置
五、收获与体会
理论终归要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次的实习正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们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更能理解的到位。
说到收获,本次实习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们较系统的把煤矿的生产流程了解了,巷道建设,通风,供电,掘进以及运输等。在我们的大脑里初步的印下煤矿的整体轮廓,对于煤矿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又大一刚到校的一问三不知到现在的有所了解的过度,现在在我们的思想中已不再是单单的挖煤了,而是对于整体煤矿开采的规划管理层面。要说一个煤矿是怎样运行的,这可不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在安全的同时完成一定的产量,甚至超额完成。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这就要说到效率的问题了,一个产业规划完整与否,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率的高低。通过本次实习,深切地认识到我们已不再是仅仅的纸上谈兵,而是要实地指导生产,为企业赢取最大的效益。
煤是工业的粮食,一点都不为夸谈。矿工们的工作生活我们可以想象,作为新世纪的知识分子,我们更应该发扬劳苦大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理论课程上我们应该认真刻苦,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为劳苦大众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工作环境。
煤矿实习报告 篇7一、实习目的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实习的主要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情况
(一)时间
20xx年X月2日至20xx年X月4日,野外实习共三天。
(二)小组成员
王XX 王XX 王XX 吴XX 武XX 薛XX
(三)实习路线
(1) 20xx年1月2日 星期四 晴
河南省XX市辉县市上八里乡薄壁镇鸭口村
(2)20xx年1月3日 星期五 晴
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XX村后沟
(3)20xx年X月4日 星期六 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向南100米左右
三、实习内容
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5、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6、编写实习报告
第二章 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 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区域内出露与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变质岩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分述】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细到系、组)新生界
古生界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现生物的时期,距今约 7.5 亿年到
2.3 亿年前,主要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在焦作地区因为地层遭到侵蚀,缺失了全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和奥陶系为整合接触;奥陶系和石炭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炭系和二叠系为整合接触。
2.1 太古界(A r)
辉县市上八里乡鸭口盘山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见底层为赞皇群
(Arz ),所 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为:在盘山公路边可以看到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及小型岩脉或岩墙侵入岩体。
(1)
(2)呈黑褐色及黄褐色,鳞片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斜长石占55%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黑云母占 15%~25%左右,呈片状。石英占 15%~25%左右,油脂光泽。
(2)角闪斜长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石英及黑云母、透辉石、紫苏辉石等矿物组成。明显的片麻状构造是由暗色矿物、浅色矿物相同排列的条带表现出来。角闪斜长片麻岩,由中基性岩浆岩及富铁白云质泥灰岩经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角闪石占50%~60%左右,呈柱状 或粒状,斜长石占 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石英占5%~10%左右,油脂光泽;
(3)花岗片麻岩(肉红色),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正长石、石英、黑云母、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可包括三种不同类型:
①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碱性长石片麻岩;
②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质混合片麻岩;
③与造山运动同时在强应力作用下,由压力结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
(3) 混合岩 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它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混合岩的矿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 在盘山公路观察到的混合岩:含有一定数量近于平行的浅色长石英质或花岗质脉状体的混合岩,多呈厚度不等的层状特征特征,围岩中大量的侵入体(脉状、条带状)与围岩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围岩称为基体,侵入岩称为脉体,主要有石英脉和长石英质岩脉。岩浆沿着与岩层层面垂直或斜交的断面侵入,形成了规模较大,似墙状的岩体